內幕新聞第16號

人口專家誤導專家台灣血統

台大陳紹馨說:台灣人都是漢人
很多學者就跟著說
他甚至說:沒有漢移民就沒有台灣史
事實上,台灣人都是原住民,台灣史就是原住民史

 

 台灣人之所以會變成漢人,除了滿清「化生番為熟
番,化熟番為漢人」的政策之外,台灣的「人口專家
、學者」功勞也很大,他們教導官員和學生,一代又
一代,告訴他們台灣人都是漢人,在潛移默化之中誤
導台灣人。其中最有名的是台大陳紹馨(已故),他說
灣人都是漢人的理由有二:

 陳紹馨的第一個理由是,公元1400年初,中國人口
僅6,500萬,1600年初增為15,000萬,人口壓力大增
,閩粵尤為嚴重。台灣因為地近,故為移民宣泄之所

 錯了,從本網站第6號和第7號新聞可知,黑水溝兇
險,十渡六死,「地近」不是理由,「安全」才重要
。南洋雖遠,但無黑水溝,航行較安全。故閩粵移民
宣泄之地是南洋,不是台灣。

 因為,自古台灣不在中國航海者的「針路」,故來
者較少。所謂「針路」就是羅盤針所指的方向,「航
路」的意思。黑水溝兇險,中國人很少橫渡,當然就
不會登記為航路。這點,1617年張燮的「東西洋考」
有所記載:卷五「東番不在東西洋之數,附列於此」
。東番就是台灣。

 不過,中國人倒是對南洋的航路很清楚。台灣文獻
會說:「唐末五代航行波斯灣,元征日本、南洋,明
鄭和下西洋,民間對南洋甚為熟悉」。又說:「閩粵
人雖到過東西洋各地,但移民皆未十分成功;獨台灣
一地,完全成為我國之領」。這點就錯了,顯然是受
了陳紹馨的影響,因為他曾主持台灣文獻會所出版「
台灣省通誌」人口篇的編纂。

 中國人來台者少去南洋多的事實,連橫的「台灣通
史」也做了見證:「當是時閩粵人多赴南洋,遠至澳
洲,為萬金可立致,故來者較少」。

 既然「漢人」去南洋多來台少,為何以前南洋「漢
人」反比台灣少?我們以荷、日時期閩客在台與在南
洋的人數來比較,馬上可以看得出這個矛盾。台灣「
漢人」比南洋多,是因台灣「漢人」原來是番:

1639年光是菲律賓一地,漢人就有4萬5千
   ––––日人井出的估計。 
台灣漢人才1萬人
   ––––文獻會的估計。

1930年代全東南亞漢人才372萬。
   ––––中華民國駐外使領館報告。

其中菲律賓漢人只有9萬,比1639年才多一倍。

台灣「漢人」有460萬人,比1639年多了459倍。
   ––––日本政府調查估計。

 台灣「漢人」原比菲律賓少,但此時不僅比菲律賓
多,而且多了50倍,甚至比整個東南亞加起來還多,
顯然這460萬的漢人應是原住民。

中華民國駐外使領館華僑人口報告詳細如下:

國   家

人 數

越南 47萬
印尼 123萬
新加坡

53萬

馬來亞  81萬
泰國 46萬
婆羅洲三國 13萬
菲律賓  9萬
合計  372萬

 中國人去南洋多來台灣少,為何南洋「漢人」反比
台灣少,可見台灣的漢人不是真正的漢人,是漢化番
假裝漢人!

 陳紹馨的第二個理由是,從康熙19年(1680)至嘉慶
16年(1811),131年間台灣人口的平均成長率2.2%,
是傳統農業社會罕見的高比率,原因是閩粵移民不斷
湧入。

 錯了,人口成長率高,是因原住民大量漢化編入漢
人戶口的緣故。

 康熙據台,22年(1683) 的台灣戶口為,「口16,820
,另八社土番口3,592」。其中「口16,820」係指台
南、高雄地區,鄭氏佔領後即漢化的平埔族,包括陳
水扁祖先所屬的麻豆社(詳見本網站新聞第1號),到
清據時漢化已深,依「大清會典」「回、番(包括西
藏及台灣山胞)、黎、猺、夷人等,久經向化者,皆
按丁編入民數」的規定,編為漢人,而這些平埔族也
以漢人自居,是第1批漢化的台灣人。「八社土番口
3,592」指屏東地區的平埔族,因漢化較遲,尚無資
格稱為「漢人」,暫稱「土番」。全台未歸化、未漢
化原住民總數遠多於此,但無從察考。

 到了雍正8年(1730),根據許良彬奏摺可以算出,
1730年時原住民歸化者至少60萬人,可見當時原住民
總數必然超過60萬。許良彬的奏摺說:「台灣番社新
舊歸化內附戶口不下貳、參萬社,每社男婦老幼多至
壹、貳百人,少亦不外數十眾」。依此奏摺,「每社
男婦老幼數十眾」,「數十」以最少的30計算,而「
貳、參萬社」以最少的「貳萬社」計算,1730年時歸
化內附戶口至少就有60萬,未歸化者尚不計算,可見
,1730年時的原住民總人口應有百萬。 

 到了1756年,滿清戶口報告中的「鳳山八社土番」
改為「社番」,顯見在滿清的戶口上,漢化不深的台
灣人已由土番「升格」為社番。1777年「社番」再升
為「民戶」,亦即漢人,享受國民待遇。

 1777年的人口報告改「社番」為「民戶」,成為「
台灣府屬實在土著流寓并民戶共839,803名口」,顯
示當時清國認為台灣人已漢化得差不多了,就正式承
認原住民為國民,歸順幾個,人口奏摺上就報幾個。
因此,只要台灣人自稱是漢人就是漢人了。

 乾隆之後的嘉慶也是如此。陳紹馨所說,康熙至嘉
慶年間,台灣人口膨脹的原因是閩粵移民湧入,顯然
不對。正確的原因是,原住民湧入漢人戶口,裝扮成
漢人的結果。陳紹馨被表面數字愚弄了。

 談到數字,從1730年原住民歸化者至少60萬人的數
字來察看,小心一點的人就會發覺,依正常的人口成
長率計算,從1730年成長到1777年,應當有839,803
人,而這個數字就是1777年滿清在台「民戶」的數字
。由此可見,滿清所謂的「民戶」,全部都是原住民
。1777年以後直到1893年的滿清在台「民戶」,也都
都是原住民。1893年時的台灣「民戶」有254萬。依
已知的人口成長率,1943年增為603萬,目前增為
2,100萬(1949年難民除外),都是原住民後代。其中
雖混有外來血統,例如,荷西、閩客、日本等,但終
屬少數,已溶入居於絕對多數的原住民血統之中。

 所以,不管從原住民歸化記錄、戶籍記載,或人口
成長率的角度來檢驗,台灣人確是原住民,漢人是假
的。上述人口報告奏摺文字的變化如下:

 

台灣人由番變漢的證據

年   代

府志奏摺戶口報告辭

出  處

康熙22年
(1683) 
16,820
另八社土番口3,592
台灣府志
康熙30年 17,450
另八社土番口 xxx 
台灣府志
康熙35年  17,773
另八社土番口 xxx 
台灣府志
康熙40年 18,072
另八社土番口 xxx
台灣府志
康熙45年  18,562
另八社土番口 xxx 
台灣府志
康熙50年 18,827
另八社土番口 xxx
台灣府志
雍正 8年(1730)  番社新舊歸化至少60萬人  許良彬奏摺
乾隆16年(1751)  民戶并鳳山縣八社土番xx  喀爾吉善
奏摺
乾隆17年 民戶并鳳山縣八社土番xx 喀爾吉善
奏摺
乾隆18年  民戶并鳳山縣八社土番xx  喀爾吉善
奏摺
乾隆19年 民戶并鳳山縣八社土番xx  喀爾吉善
奏摺
乾隆21年(1756) 土著流寓并社番 660,147  喀爾吉善
奏摺
乾隆28年  土著流寓并社番666,040  定長奏摺
乾隆29年 土著流寓并社番666,210 定長奏摺
乾隆30年 土著流寓并社番666,380  定長奏摺
乾隆32年 土著流寓并社番687,290  崔應階奏摺
乾隆33年 土著流寓并社番691,338  鄂寧奏摺
乾隆38年 土著流寓并社番765,721  余文儀奏摺
乾隆42年(1777)  土著流寓民戶 839,803 鐘音奏摺
乾隆43年 土著流寓民戶 845,770 黃檢奏摺
乾隆44年 土著流寓民戶 871,739 富綱奏摺
乾隆46年 土著流寓民戶 900,940 楊魁奏摺
乾隆47年(1782)  土著流寓民戶 912,920  雅德奏摺
乾隆48年 土著流寓民戶 916,863 雅德奏摺

 

作者:沈建德,留美企管博士,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現在自費專職研究台灣主權,及相關的史地、政治、文化、血統等問題。
    Fax:08-753-6335

〔上一篇〕 〔下一篇〕

政治內幕 政治內幕 政治內幕 政治內幕 政治內幕 政治內幕 政治內幕 政治內幕 政治內幕